Construction of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planning and project EI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form of "Decentralization, Regulation and Service"
-
摘要:
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实践,重在简化规划所包含项目的环评内容和程序,但过于重视效率,不利于环评制度风险预防功能的实现。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层面政策文件中相关规定较为原则,各地在实践探索中联动条件、联动范围、简化内容、审批方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规范统一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对此,基于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构建机理,针对现有实践存在的问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为契机,回归环评制度预防性规制的本质,明确联动机制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确定项目环评简化或强化的内容,回应环评审批改革实践可能存在的合法性质疑,建立自下而上的反馈和监督机制,从而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提供法治化构建方案。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Decentralization, Regulation and Service", the practice of linking planning EIA and project EIA focuses on simplifying the contents and procedures of the EIA of projects which are included in the planning, but too much attention on efficienc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sk precaution function of the EIA system.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in current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are relatively principled. In the loc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here are major differences in the conditions and ranges of linkage, simplification of content and ways of approval, and the standardized and unified linkage mechanism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linkage between planning EIA and project EIA,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practic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opportunity should be taken to revise the EIA Law to make EIA return to the original precautionary essence, clarify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and scope of the linkage mechanism, determine the simplified or strengthened contents of the project EIA, respond to the legitimacy doubt about the reform practice of EIA, and establish a bottom-up feedback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which could provide a legal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planning EIA and project EIA.
-
表 1 战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比较[10]
Table 1. Comparis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EIA and project EIA
战略(规划)环评 项目环评 是主动(pro-active)的
而且影响发展建议对发展建议的被动(reactive)反应 评估环境对发展需求和机会的影响 评估拟议发展项目对
环境的影响针对发展的领域、地区和部门 针对特定的项目 是一个旨在适当的时间提供
信息的持续的过程有明确的开端和结束 评估累积性的影响并且确定对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问题评估直接的影响和收益 侧重于保持选定的环境质量水平 侧重于减轻影响 宽广的视角和低度的细节以
提供远景和整体框架狭窄的视角和高度的细节 创建一个可以衡量影响和效益的框架 关注项目的特定影响 表 2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技术导则中主要重叠之处
Table 2. Main overlaps between th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EIA and project EIA
重叠内容 规划环评
技术导则条款项目环评
技术导则条款项目选址和规模分析 5.2 3.3 协调性和符合性分析 5.3.2 3.3 现状调查 6.2.1 5.1.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3.2 5.3.3 环境影响识别 7.2 3.5.1 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7.3 3.8/3.9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2 6.1 论证重点 9.2.4 7.2 环境监测 12 9.4 公众参与 14.2 10 表 3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文件
Table 3. Relevant policy documents at the national level
发布日期 发布部门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2009年9月2日 原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9〕96号) 强调规划环评结论的指导作用,重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23条的规定 2011年8月11日 原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 号) 提出应在审查意见中明确项目环评简化内容 2011年10月17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要求建立健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 2013年11月15日 原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 要求做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衔接,强调规划环评及其审查结论的基础性地位 2015年12月30日 原环境保护部 《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 进一步强调规划环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明确联动范围,加强项目环评对规划环评落实情况的联动反馈,并对联动的保障体系进行了规定 2016年7月15日 原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环环评〔2016〕95号) 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试点降低部分行业项目环评文件类别。项目环评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规划编制机关 2018年8月30日 生态环境部 《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规财〔2018〕86号) 要求进一步细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管理要求,避免重复评价 2019年1月11日 生态环境部、中华全国
工业商业联合会《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环综合〔2019〕6号) 要求适当简化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项目环评内容,落实并联审批要求,不得违规设置环评审批前置条件,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报件,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将审批法定时限压缩一半 2019年9月8日 生态环境部 《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环综合〔2019〕74号) 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对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项目,依法简化环评内容 2020年9月22日 生态环境部 《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49号) 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可直接引用规划环评结论,简化环评内容;探索园区内同一类型小微企业项目打捆审批 2020年11月12日 生态环境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65号) 明确入园项目环评应当简化的内容,提出开展入园项目环评改革试点的前提条件 2021年10月31日 国务院 《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21〕24号) 提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环评探索改革,推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避免重复评价 2022年4月1日 生态环境部 《关于印发〈“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环环评〔2022〕26号) 深化产业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探索简化相关项目环评管理 2022年5月31日 生态环境部 《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环环评〔2022〕39号) 指导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项目,明确简化内容,共享共用环境监测数据,便利环评文件编制;指导建设单位简化优化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 表 4 地方关于联动机制的代表性实践
Table 4. Representative local practices on linkage mechanism
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创新之处 2017年6月23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7〕57号) 根据区域规划环评结论清单,制定改革区域统一的环境标准,对符合标准的项目采取承诺备案制或精简环评内容,减少公众参与 2019年4月11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通知》(豫环文〔2019〕90号) 产业园区环境现状评价结果共享,项目可实行打捆审批,明确可以简化的项目环评内容 2020年3月25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办函〔2020〕44号) 对位于已开展区域规划环评的专业园区内的项目试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明确符合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及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可以简化环评内容 2021年7月 30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环规〔2021〕6号) 提出实施联动的区域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区分不同项目分别免于办理环评手续、由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化为报告表、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共享环境数据,优化公众参与 2022年5月31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发布〈北京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试点实施办法〉的通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告〔2022〕12号) 明确适用范围和条件,下放审批权限,对项目免于环评手续或实行告知承诺审批管理,同一类型的小微企业项目可以打捆审批,对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项目规定可以简化的评价内容 -
[1] 周勇飞, 高利红.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程序控权的理论归位与实现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0):172-181. [2] 朱源, 袁彦婷, 姚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的地方经验和改革建议[J]. 环境保护,2019,47(22):21-25.ZHU Y, YUAN Y T, YAO R. Experience and suggestions of "Releasing, Regulation, Service"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9,47(22):21-25. [3] 汪劲.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 环境与开发决策的正当法律程序[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 汪劲. 环境法学[M]. 4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5] ABAZA H, BISSET R, SADLER B.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wards an integrated approach[R]. Nairobi: UNEP, 2004. [6] 聂新艳, 王文杰, 秦建新, 等.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研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2(2):154-161.NIE X Y, WANG W J, QIN J X, et al. 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of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2,2(2):154-161. [7] 王社坤.论我国碳评价制度的构建[J]. 北方法学,2022,16(2):27-36.WANG S K.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arbon assessment system[J]. Northern Legal Science,2022,16(2):27-36. [8] 郑欣璐, 李志林, 王珏, 等.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评析: 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 环境保护,2017,45(19):20-25.ZHENG X L, LI Z L, WANG J, et al. Comment o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stitutions of China: a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7,45(19):20-25. [9] 包存宽, 许艺嘉, 王珏.关于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的思考[J]. 环境保护,2018,46(9):7-11.BAO C K, XU Y J, WANG J. On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new period[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8,46(9):7-11. [10] CSIR.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a primer[EB/OL]. (1996-09-02)[2022-05-19]. http://fred.csir.co.za/www/sea/primer/primerf.htm. [11]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directive[R]. London: Office of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2005. [12] 时进钢, 张明博, 赵一玮, 等.我国规划环评制度的进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6):43-46.SHI J G, ZHANG M B, ZHAO Y W, et al.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of planning EIA system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0,12(6):43-46. [13] 刘磊, 韩力强, 周鹏, 等.关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1):62-67.LIU L, HAN L Q, ZHOU P, et al. Research on linkage between planning EIA and project EIA for industrial park[J].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1,37(1):62-67. [14] 王珏, 包存宽.面向规划体制改革的规划环评升级[J]. 环境保护,2019,47(22):16-20.WANG J, BAO C K. Upgrading of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e reform of planning system[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9,47(22):16-20. [15] 卢超.事中事后监管改革: 理论、实践及反思[J]. 中外法学,2020,32(3):783-800.LU C. Interim and ex post regulation reform in China theory, practice and reflection[J].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2020,32(3):783-800. [16] 谢海波.“放管服”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审批改革的法治化问题与解决路径[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26-36.XIE H B. Legalization problem and solution path of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centralization, Regulation and Service"[J]. Journal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1,20(2):26-36. [17] HARTLEY N, WOOD C.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mplementing the Aarhus Convention[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05,25(4):319-340. doi: 10.1016/j.eiar.2004.12.002 [18] 朱谦.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改革的实践面向及其合法性审视[J]. 学术论坛,2021,44(1):13-26. doi: 10.16524/j.45-1002.2021.01.002 [19]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A/OL]. (2020-06-07)[2022-06-10]. https://www.mee.gov.cn/ywdt/zbft/202206/t20220607_984625.shtml. [20] 唐明良, 骆梅英.地方行政审批程序改革的实证考察与行政法理: 以建设项目领域为例[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4(5):46-58.TANG M L, LUO M Y. Formation and legal theory of new outlook o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J]. Science of Law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2016,34(5):46-58. [21] 詹姆斯·萨尔兹曼, 巴顿·汤普森. 美国环境法[M]. 徐卓然, 胡慕云,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22] 陈慈阳. 环境法总论[M]. 3版. 台北: 元照出版公司, 2011. [23] 阮丽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独立审查机制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19(12):150-161.RUAN L J. Study on independent review mechanism for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lanning[J].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2019(12):15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