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编委会
期刊在线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专刊
专栏
高级检索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作者中心
写作指南
作者权益
出版费用
出版伦理声明
English
所有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Doi
栏目
作者地址
基金
中图分类号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编委会
期刊在线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专刊
专栏
高级检索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作者中心
写作指南
作者权益
出版费用
出版伦理声明
English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1卷 第5期
栏目
大气污染控制治理与节能减排技术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验证与评估体系建设技术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生态毒理分析技术
上一期
|
下一期
选择全部
显示方式:
2011 第1卷 第5期
封面
大气污染控制治理与节能减排技术
小型燃煤工业锅炉NO
x
形成与释放规律模拟研究
武雪芳
,
王宗爽
,
王晟
,
盛青
,
车飞
,
徐舒
,
周羽化
,
武婷
2011, 1(5): 365-375.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2
摘要
(
3965
)
PDF(3764KB)
(
1329
)
施引文献
(
)
摘要:
NO
x
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
x
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
x
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
x
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
x
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煤、无烟煤、煤焦的NO转化率平均值分别为25.77%,22.17%和11.98%,产污系数平均值分别为4.31,5.08和2.00 kg/t,高于现场实测结果核算值。燃煤工业锅炉NO
x
以燃料型为主,燃料型NO
x
的形成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由挥发分氮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焦炭氮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煤种、温度、空气流量、粒径、氧含量等因素对4种反应各自影响及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西北中等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以天水市为例
蒲禹君
,
蒲金涌
2011, 1(5): 376-38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3
摘要
(
3661
)
PDF(786KB)
(
1074
)
施引文献
(
)
摘要:
为探索西北部中等城市的城市热岛效应规律,利用2004—2010年天水市城、郊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天水市城、郊温度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城区热岛效应比较显著;冬季是热岛现象最强的季节,夏季是热岛现象最弱的季节;城区热岛现象持续时间为18:00―10:00,占全天的2/3,最大强度达1.5 ℃;城区“凉岛”持续时间为11:00―17:00,占全天的1/3,最大强度为0.3 ℃;地面温度城、郊差比气温更大,40 cm以下城区地温全年大于郊区;降雪日及连阴雨天气的中后期,城区基本上维持“凉岛”;强降温天气下,城、郊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差别不大。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CH
4
气体的释放通量研究
杨雪
,
岳波
,
黄泽春
,
尹胤
,
黄启飞
,
王琪
2011, 1(5): 383-388.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4
摘要
(
3525
)
PDF(722KB)
(
995
)
施引文献
(
)
摘要:
采用静态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河北某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台阶表面CH
4
气体的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CH
4
气体的释放通量存在较大差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15.51和0.13 g/(m
2
·d)。各填埋作业区中越靠近导气管的区域CH
4
气体释放量越大,而相同填埋作业区上午、中午和下午释放的CH
4
气体通量差异相对较小,但呈下午>中午>上午的趋势。填埋龄为8,12,16和20个月的各填埋作业区中CH
4
气体的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4.79,21.15,81.04和7.44 g/(m
2
·d),并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填埋16个月左右达到其释放高峰。此外,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区表面的CH
4
气体释放通量随着距离导气管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
草炭强化对油田陈化油泥生物修复工程效果的影响
卢桂兰
,
王世杰
,
郭观林
,
王翔
,
张玉
,
张朝
,
李发生
2011, 1(5): 389-395.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5
摘要
(
3750
)
PDF(1009KB)
(
1115
)
施引文献
(
)
摘要:
以草炭为生物基质,与陈化油泥按质量比1∶1混合,采用现场土耕法研究草炭对陈化油泥强化生物降解的影响。经过26个月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炭能显著提高陈化油泥的生物修复效果。陈化油泥中总石油烃(TPH)的降解率为38.9%;其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盐碱浓度显著降低(pH由8.7降至6.9,全盐量由20.3 g/kg降至7.3 g/kg),有机质浓度增加17.3%,有效态氮、有效态磷、有效态钾营养元素浓度显著增加;与陈化油泥自然衰减结果相比,草炭强化生物修复能提高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保护技术验证与评估体系建设技术
我国环境技术验证(ETV)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许春莲
,
宋乾武
,
黄海明
,
张伟
,
武少伟
,
王红雨
,
齐瑞江
,
张玥
2011, 1(5): 396-40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6
摘要
(
4189
)
PDF(1134KB)
(
994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在我国目前亟待建立以第三方测试为基础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的背景下,分析了目前我国的环境技术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环境技术验证体系建设,提出在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制度体系及新技术推广机制,建立公正、科学、客观的验证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及质量保证程序,建立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平台和信息平台,建立信誉良好、社会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给出了验证评估体系建设亟需研究和开展工作内容的具体建议。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化工园区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研究
郭丽娟
,
袁鹏
,
宋永会
,
王力
,
彭剑峰
,
许伟宁
2011, 1(5): 403-408.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7
摘要
(
4907
)
PDF(812KB)
(
1480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基于构建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参考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US EPA)的化学品事故防范风险管理指南,提出了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将企业风险分级的思想应用到化工区风险管理中,提出了三级风险管理方案。以河南省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风险识别,将园区内企业分为3个风险级别,结果表明,在该化工园区内的19家企业中,一级环境风险源有2个,二级风险源有1个,三级风险源有4个。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的企业,除了企业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应该从环境受体调查、公众参与、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更好地实现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遏制在孕育期,有效预防环境风险事件、减轻环境危害。
化工园区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研究
李霁
,
刘征涛
,
李捍东
,
刘秀华
,
和笑天
,
李腾
2011, 1(5): 409-413.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8
摘要
(
4166
)
PDF(771KB)
(
1429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对环境风险源进行科学监控是从源头规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迄今为止我国在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以化工园区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为对象,借鉴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念,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监控的原则,初步建立了化工园区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布点方法,在阐述不同级别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区域一般要求的同时,提出了不同区域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的方法和依据,并以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了监控布点示范。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生态毒理分析技术
我国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PBT)化学物质评价研究
王宏
,
杨霓云
,
闫振广
,
余若祯
,
王一喆
,
刘征涛
2011, 1(5): 414-419.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69
摘要
(
8677
)
PDF(819KB)
(
1691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在综合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对PBT化学物质鉴别以及风险管理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应如何开展有关PBT化学物质的评价与控制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对策。给出了我国PBT化学物质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建议和我国PBT化学物质环境管理鉴别标准建议,并重点讨论了我国PBT新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方法。
纳米银毒理学研究进展
邓芙蓉
,
魏红英
,
郭新彪
2011, 1(5): 420-424.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70
摘要
(
4524
)
PDF(729KB)
(
1668
)
施引文献
(
)
摘要:
纳米银因其优越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农业、医药等各个领域。以往的研究从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方面对纳米银的健康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然而,由于研究设计或研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以往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些不足,迄今为止,有关纳米银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不很清楚。综述了近年来在纳米银毒理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体系建设与发展
王一喆
,
姚薇
,
黄星
,
刘征涛
2011, 1(5): 425-430.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71
摘要
(
3970
)
PDF(832KB)
(
1285
)
施引文献
(
)
摘要:
根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要求,为新化学物质申报目的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内测试机构,应当为环境保护部公告的化学物质测试机构,并接受环境保护部的监督和检查。拟通过借鉴国际合格实验室规范(GLP)基本原则和国内其他GLP认证工作经验做法,结合环境保护部已开展的检查考核工作和化学品测试实验室实际情况,探讨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推动我国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化学品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进展和建议
姚薇
,
王一喆
2011, 1(5): 431-437.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72
摘要
(
4297
)
PDF(1194KB)
(
1663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化学品风险评估是化学品管理的核心科学依据和主要技术手段,构建化学品风险评估制度对我国加强化学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国际上化学品风险评估制度体系在法规制度建设、指南、模型和数据库开发、风险评估实践等方面的进展和经验,分析了我国化学品风险评估在制度建设、指南标准、科学研究和信息收集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立法制度建设、技术体系构建、基础能力建设和调查监测完善等方面建设我国化学品风险评估制度的建议。
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余若祯
,
王红梅
,
方 征
,
闫振广
,
王宏
2011, 1(5): 438-44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73
摘要
(
5217
)
PDF(697KB)
(
2436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区域生态风险筛查中迫切需要环境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技术手段。环境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技术有电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电化学检测方法主要是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ASV),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有标准化认证的产品,但是检测成本相对较高。随着纳米粒子技术(Nanoparticles,NPs)和石英微天平分析技术(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的引入,ASV法的检测成本将不断降低;生物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检测(Immunoassay,IA)和功能DNA(Functional DNA)检测技术。重金属离子的免疫检测技术样品通量大,检测成本低,已经广泛用于食品行业,其中汞离子的免疫检测方法已经成为环境样品标准检测方法之一。免疫检测传感器技术将拓展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的应用空间。功能DNA传感器检测的研究为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但是这些仅限于实验室研究,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
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对实验鼠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秦文弟
,
杨柳燕
2011, 1(5): 443-448.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74
摘要
(
3604
)
PDF(904KB)
(
1304
)
施引文献
(
)
摘要:
蓝藻暴发引发的水华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健康危害,蓝藻水华污染因其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受到关注。蓝藻产生的藻毒素具有潜在致癌作用,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升高相关,其毒理学效应及其健康危害性更是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较之纯藻毒素的毒理学效应有很大不同,研究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对哺乳动物的毒理学效应能为蓝藻水华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对实验鼠产生的毒理学效应,如脏器细胞凋亡和对各脏器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损害;水华蓝藻细胞提取物对实验鼠遗传毒性和促癌或致癌作用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苏州河生态恢复初期自净能力的综合评估方法
杨婧
,
殷浩文
,
陈晓倩
,
李康
2011, 1(5): 449-454.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1.05.075
摘要
(
4218
)
PDF(751KB)
(
1206
)
施引文献
(
)
摘要:
利用苏州河水的化学及生物学参数,以及水样对几种添加化学品的降解延滞期及降解率,综合评估了水体自净能力,并探讨了苏州河生态恢复初期自净能力的评估方法。对比2008年上、下游水样对醋酸钠、苯酚、苯胺、二甘醇、乙二醇、三聚乙醛等6种化学品的降解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年及2008年两年度间苏州河自净能力的变化。相对2006年而言,2008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急剧下降,上、下游水体对化学品降解能力整体减弱,三聚乙醛降解能力的减弱尤为明显,降解率从2006年的77.82%和88.73%降至2008年的35.83%和65.86%。在外部有机物输入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上游的好氧异养菌数由2006年的4.7×10
4
CFU/mL降为2008年的2.2×10
3
CFU/mL。2008年苏州河上游水体对化学品(二甘醇除外)降解能力较下游水体更弱,且延滞期长。与2006年相比,2008年苏州河水体的自净能力整体减弱,上游水体自净能力的损失更为明显。
通知公告
查看更多>
“土壤健康与土壤碳汇研究专刊”征稿
“微纳米气泡研究与应用”专栏征稿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专刊”征稿!(5月31日截稿)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专刊征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特色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本刊被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情况
热烈祝贺《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网络首发出版公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下载中心
查看更多>
版权转让协议
正文写法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模板
摘要写法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友情链接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态环境标准
×
Close
导出文件
文件类别
RIS(可直接使用Endnote编辑器进行编辑)
Bib(可直接使用Latex编辑器进行编辑)
Txt
引用内容
引文——仅导出文章的Citation信息
引文和摘要——导出文章的Citation信息和文章摘要信息
×
Close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